查看原文
其他

T23:俄军的战术检讨!

觉悟者 结构学概论
2024-10-17

俄乌冲突已经历了两个回合:第一个回合是大毛在军事上试图玩闪电战,结果搞砸了;而鹰酱裹挟着欧盟在金融上试图玩闪电战,结果也搞砸了!卢布顶住了金融核弹,基辅顶住了斩首行动。第二个回合是消耗战,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封锁和制裁方面,彼此在不断加码,以拖待变,看谁先顶不住!

在赫尔松大反攻遭受挫败之前,大毛彻底切断了油气供应,还协同欧佩克各国减产10万吨,造成鹰酱想降低油价缓解通胀的计划再次落空——为此鹰酱已向市场抛售了自己三分之一的战略储备却没能达到目标。随着冬天的日益临近,欧洲各国的民众开始不耐烦了。所以,整个7月份,欧盟主要大国没有做出新的援助承诺,态度之消极以肉眼可见的变化呈现出来。特别是赫尔松大反攻遭受巨大损失之后,第二回合的天枰开始向大毛倾斜,欧洲各国出半推半就的妥协姿态。就在这个时候,哈尔科夫的反攻发生了,而且势如破竹,完全出乎双方的意料之外!

早两天CNN报道,伊久姆的大反攻是由美军米利上将布置的,甚至还透露,基辅并没有打算在此反攻,是米利上将一手促成了这件事。打头阵的是由美军退役特种部队成员组成的黑水公司雇佣兵,还有波兰的两个营和其它北约国家的战斗部队以雇佣兵身份参战。在开战之前,美军用技术和情报手段将伊久姆的俄军各部之间的通讯全部阻断了,从而在反攻打响之后,俄军各部相互无法联系——俄军逃出的人员证实了这一点:各团营之间无法通讯,伊久姆的指挥部无法建立指挥链,甚至连撤退命令都无法及时通知到毗邻的部队。

不管怎样,哈尔科夫的巨大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士气,在舆论的烘托下,鹰酱率先做出新的援助许诺,同时让欧盟各国也做出相应承诺并督促落实。在出乎意料的胜利预期之下,各国找不到拒绝继续援助的理由。还要继续打下去,大毛和欧洲主要工业国之间都找不到台阶可下。这恰是鹰酱以小博大的高明之处!

伊久姆的战斗力水平并不是乌军的水平,而是美军的水平。赫尔松方向的反攻才是乌军真实的水平。因此,一旦没有北约的持续支持,乌军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将无法把俄军彻底赶出去。

在乌军取得伊久姆大捷之后,缴获的坦克装甲车以及武器弹药完全可以再武装三个机械化旅。然而,乌军在收复哈尔科夫各地之后并没能一鼓作气的向前推进,并重现在哈尔科夫地区摧枯拉朽的辉煌战绩:同样是这支部队,前四天横扫奥什基尔河西岸6000平方公里,打的俄军一个集团军落荒而逃,然而又打了快一个星期了,奥什基尔河以东北顿涅茨河以北的“齐布鲁”和”红利曼“在惊魂未定和人心惶惶的状况下,乌军都没有打进城郊!为何同一支部队的前后战力差距这么大呢?因为现在美军把力收回去了,真实的乌军战斗力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当一切都向着二毛有利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刚回到基辅就出了车祸。作为战时统帅,出行有车辆在两翼保护,居然会在首都街头出车祸?显然不会是大毛干的——大毛如果能把事干到这种程度,干嘛不直接来个斩首行动!所以,这事可能是鹰酱在提醒演员要按导演的剧本来,不要自己发挥的过头了——显然跑到伊久姆升旗拍照就不在导演的剧本之内!鹰酱要不是鹰酱拿大毛害怕的东西刺激大毛做了这个局,大毛怎么会舍得与欧洲硬脱钩。要不是鹰酱把欧洲卷入进去,欧元又怎么会买不到便宜的能源和原材料。龙王卖伞,雨不能停。鹰酱不会让冲突停下来,但又不害怕失控,是因为目前的冲突烈度尚在鹰酱的可控范围之内。

鹰酱在利用大毛打压欧元,同时又利用欧洲各工业国和二毛这颗棋子在全方位的试探大毛。大家伙之间就是这样,不会直接扑上去,而是会利用一些棋子不断试探,只有在把对方的底牌全都看清之后才会直接扑上去咬脖子。经此一役鹰酱看清了大毛的诸多问题,同时也投石问路,看清兔子的一些问题,因为兔子的许多东西与大毛一脉相承。

空地一体

美军在50年代的朝鲜战场上,地面部队一旦攻击守阻就会召唤空中支援。今天的美军把这套空地一体的作战能力发挥的更厉害了。在地面进攻的部队中会分配一个特殊角色——与普通步兵不同的是,这个人会携带一台多波段无线电、内置激光指示器的双筒望远镜和用于数字化协调近地支援的可穿戴式电脑:一部手持GPS接收器,一个远程操控视频增强接收器。可以将飞机上采集的全动态视频传给地面部队。这种士兵就是地面部队步兵中的空军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俗称“JTAC"。不管是侦察分队在巡逻或者前出时遭受攻击,作战单位在交战受阻,JTAC会协调各种空中单元对地进行攻击,至于是陆军的武装直升机还是空军的F16或者A10则根据JTAC的需要和周围的状况来响应。

对比俄军的空天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你就会发现俄军的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完全出于两套不同的指挥系统中,而且完全无法形成天地一体的攻击战术。最开始我认为俄军是为了保存实力,以防备北约突然亲自下场。随着对战场细节的深入了解,才发现俄军不是为了防备北约下场而可以保留实力,而是真的没有这样的能力!

俄军的空天军缺乏精确制导的弹药和打击能力。精确打击不仅需要配备精确打击的弹药,而且需要卫星的精确引导。需要精确制导的弹药和飞机以及卫星的相互配合。除此之外,打击之前必须要能锁定目标,这个侦察能力也高度依赖卫星、预警机和战场监测系统。这方面大毛也存在大量缺失。它的那个卫星系统目前无法用于实战。还好兔子未雨绸缪不仅搞成了北斗系统并且北斗用的是自己的芯片,否则战端一开就会陷入大毛这种状态。

大毛的空天军只能通过非精确制导弹药去攻击地面目标,苏-34和苏-29携带非制导弹药低空轰炸地面目标,在当兵装备了毒刺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因为没有精确制导,在高速飞行的时候投弹往往难以命中,飞行员就需要冒险再投弹一次。即便是命中也只能打击静态目标,对于移动的目标,这种攻击几乎完全无法命中。

以上还是武器装备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存在指挥体系的问题。俄军的空天军和陆军完全属于不同的指挥体系。空天军冒险突击的时候,地面部队缺位无法形成齐头并进空天一体的攻击力量,而地面进攻的时候也时常没有空中掩护。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损失大不说,效果也大打折扣。地面进攻的时候为什么需要步坦协同?步兵为突击中的装甲部队清除近距离的反坦克攻击,而坦克为步兵的攻击扫清障碍并同步提供火力压制。这就如同十八般兵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然而,俄军的指挥链和跨兵种的协同能力比较落后,无法形成空天一体的突击力量。就如同步兵没有反坦克武器的时候,只能用炸药包去抵御坦克的攻击。从作战意志和士兵的勇敢方面来说,这或许是一种悲壮,但从作战效果和战斗力的角度来看,这纯粹是一种悲哀!

之前一直纳闷俄军为什么至今还让乌军不断有飞机能够起飞,西部的铁路一直能够从北约源源不断的接收武器弹药。随着对俄军武器、编制和指挥链路的梳理才清晰的发现:大毛不是仁慈,是真的力不从心!对二毛家的机场的攻击基本上都是依靠远程导弹完成的,并不是通过空天军的攻击来实现的。因为大毛的空天军即便冒险远程奔袭,在对方防空系统的威胁下,匆忙之间用非制导弹药对地攻击也打不准。如果为此损失一架飞机既得不偿失还影响军贸。

兵力不足

虽说俄军投入的总兵力不多,但也有十几万人。一百多个营级战斗群,9大军区,有7个军区的兵马被抽调上前线。甚至海外的一些驻军和武器都抽调回来投入战场了。到目前为止,战场上彼此争夺的城市也就几万人的规模。大多数争夺的据点只是小村庄。再不济十几万人的部队围绕这样规模的目标进行攻防也不至于人少到完全无法形成战斗力的地步。

俄军的兵力其实存在一个隐性的结构性问题:就是俄军部队的编制严重造成了它的战斗力不足。首先,传统的苏军有着重火力轻后勤的特征。苏军的作战思想特别强调火力,会把火力都集中到一线,利用火力的密集来弥补精度不够的缺陷。力求在第一轮攻击中就将对方的防线彻底摧毁。这就间接的造成了一个问题:后勤压力巨大!所以,苏军通常都是通过火车的集中运输来保障后勤供应,火车修不到的地区,苏军往往不会轻易出兵。俄军延续了苏军的重火力的传统,但它的陆军经过改制之后,丢弃了苏军那种通过火车集中供应的后勤编制和保障能力。而每一个独立的作战单元,自我保障能力非常有限。这就决定给了各独立作战单元无法在后勤上支持突击力量机动穿插分进合击的战术。苏军的大纵深作战理论无法通过营级战斗群来实现。营级战斗群的编制本来就不是用来打大规模战争,而是为了应对小规模冲突用的。

营级战斗群是一种只有1200人的独立作战单元,包含一个步兵连,一个炮兵连,一个侦察排,一个通讯排,一个保障排,一个卫生分队,一个维修排和一个防空连。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对付中东民兵团伙的时候绰绰有余,但在应对正规军,特别是由北约武装起来的正规军,并且天上有卫星,空中有预警机还部署了战场信号检测系统,一举一动都被看得清清楚楚的敌人之时,这样的独立战斗单元其实不具备超视距的独立作战和自我保障能力。且不说火力和步兵不足,就拿侦察来说。一个侦察排所能搜索的区域非常小,己方火炮在缺乏更先进的侦察手段的情况下,往往找不到攻击目标。只能在遭受火力打击的时候按照粗略的判断进行漫无目的的回击。另外,一个保障排的运输能力非常有限,一旦弹药库被攻击或者消耗过多,是不具备远距离提供保障的能力的。另外,一个独立的作战单元的步兵不到150人,战损达到50人的时候,整个步兵连就失去战斗力了,从而也就导致整个营集群失去战斗力,必须撤出战场——特别是在需要巷战的时候尤其如此。一个4000人的旅级作战单位,如果在巷战中损失100步兵,整个旅就失去了继续战斗的能力,必须撤出战斗。如果没有接替的部队,这三个营级战斗群就需要放弃已占领的城区,先撤退到安全的地方。所以,你会发现俄军在围攻一个村镇的时候,总是在反复的进出,打了好多天还是在那个村镇徘徊。于是,每一个村镇都变成了乌军阻击的据点,只需要凭借战壕或者建筑物拒守就能拖住俄军一个团甚至一个旅好多天。

作为俄军的独立战斗单元,营集群的侦察连发现目标的手段之前连民用无人机都缺乏,只能派出人开车或者徒步去搜寻目标,然后再通过反馈来了解敌情。后来用到了兔子家的民用无人机,才能侦察最远10公里的范围,并通过无人机来发现和锁定目标。独立作战单元的后勤瓶颈始终无法支持机动穿插——加上战场感知能力弱,在缺乏保障和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进行穿插战术风险极大。综合这些限制性的问题,俄军目前只能采取比较死板的破击战术,步步为营。

不能说这种战术完全无效,但对弹药的存储消耗很大,而且效果不明显:俄军用六个月战损尽5万人才一个村镇一个村镇啃下的地方,在被对付切断指挥链的干扰下,面对机动穿插的战术,四天不到就全丢光了!伊久姆的第20集团军撤出来的人数都有8300人,进攻方也才三个旅9000人。真正的兵力不足是目前的作战弹药的编制与现实状况严重不符。需要调整构建起作战单元的编制结构,同时也需要提升发现目标的手段和能力。

指挥链

营级战斗群存在各种制约其发挥作战能力的编制和资源配属问题,也存在缺乏发现目标的技术手段问题。这些还只是基础作战单元的问题。如果指挥系统的优势能够发挥出来,基本作战单元的劣势可以得到抵消。记得在《S2:炮兵战术!》一文中就阐述过,美军的作战思想会着重系统的建设,而将对一线的基层指挥和士兵的能力依赖降到最低。苏军则会因为武器的相对落后和人员素养的不足,而习惯性采取火力和人数的密度并通过人的勇敢来最大限度地输出攻击力量。所以,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图柳京大将用500辆T-34坦克在400的正面上向几十辆虎式坦克发起不间断的死亡冲锋。虽然T-34无法击穿虎式的正面装甲,而且被虎式坦克每一炮都摧毁一辆,但苏军就是凭借数量多和不怕死的战术,硬生生冲了过去与虎式搅在一起,然后用多辆T-34近距离群殴一辆虎式最薄弱的地方,最后还是赢得了这次著名的装甲会战的胜利。

苏军在二战时期打出了著名的大纵深进攻的战术,不仅地面的各装甲和步兵突击集群能够相互衔接,而且炮兵和空军的掩护也能恰到好处。这依赖于浑然一体的指挥链的灵活性。目前的俄军中是否存在派系之间的龌龊,不得而知,但在战场上,陆军和空军之间的跨兵种的协同性存在断裂的现象确实非常明显。前线总指挥的存在感不强,而且更换频繁。前线总指挥是否有足够的威望和权力统一指挥各兵种相互协同作战还是一个未知数。在这种体制方面,我们走到前面去了,战区制确实比军区制要好。战区制的老大天上就有权调动战区内的海陆空等所有力量,而且其它兵种的老大本身就是战区指挥系统的成员。

总而言之,俄军需要改弦更张的地方不少。他们在战场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对我们是一个警醒,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乌军正在加速转变为一支完全按照北约的作战思想和组织方式构建起来的部队。它在战场上的表现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窗口。从而可以研究北约作战体系在实战中的优点和缺陷,并找到克制的办法。因为我们早晚需要面对被这样改造的敌人和本来就是这样的敌人!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所有付费、被封和不公开内容都在,每天25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结构学概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